小Z的名字不叫小Z,但是对于一部小说来说,人物的名字是小Z的地位和是小A小B小JB的地位是一样的。小Z一点也不小,以他所在的国家的现行法律,他已经是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。也就是说,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事——在没有违反法律的前提下——比如消失几天。
“消失”是一个技术活,尤其是对于一个正在上课的学生来说。尽管老师不是每节课都点名但是说不准下一节课就点名了。 对于存在感一直不强的人来说,点名时间是刷存在感的最好时候,比如当老师点到你的时候,第一次保持沉默,第二次同第一次,当老师准备点第三次或者下一个人的时候突然答到,这样你可以让你的存在感瞬间爆表。这样做的坏处是以后你不能叫别人来帮你答到了。 而小Z的存在感是虚数,这也是小Z决定消失的原因,对于一个存在感为虚数的人身边的人来说,存在感为虚数的人如同空气一般,只有在没有空气的时候,才会注意到空气的重要。所以小Z决定消失几天,以探究空气的重要性。
为了消失,小Z做了一些准备:
打电话通知家人
当然,这并不是说直接说“我要消失了”,而是用一些委婉的借口。小Z去移动营业厅办了张电话卡,之所以选择移动的原因是联通与他消失的主题不符,而电信的卡他的手机不能用,所以只能选择移动了。 小Z并没有分析这么多,他想到这个的时候刚好路过移动营业厅,于是就在移动办的卡。换了卡之后呢他就打电话给他妈说:“妈,我手机丢了。这是我同学的手机。” 他妈听到的第一反应是:“你怎么又把东西给丢了?” 小Z觉得很委屈,我这才第一丢手机呢,而且手机没真丢,怎么能说又呢?为了让事情得到合理的解释,小Z说:“手机被偷了,在我去图书馆的公交车上被偷了。“这句话既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,又说明了是为了学习——这一伟大的任务而丢的,其中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:学习是伟大光荣正确的,为了学习所做的事也是伟大光荣正确的;为了学习(去图书馆)而丢手机,所以丢手机也是伟大光荣正确的。 小Z他妈的想法也是差不多的,语气一转:“丢了就算了吧,我打点钱给你,去买个新的吧。”事实上到此为止这次的通话目的达到 ,本着节约的原则,应该立即马上挂电话,可以省下电话费。 然而事实情况却不能这样,这个话题结束后,小Z的妈妈继续说:“你现在学习怎么样啊?生活怎么样啊?衣服够不够穿?晚上睡觉冷不冷?”小Z的反应非常公式化:“还好,还行、够、不冷。”就算学习不好跟你说又何用?生活的好不好我自己怎么知道?衣服不够我难道不会买?晚上睡觉冷我不会自己增加被子?尽管如此,小Z还是明白并且理解他妈的心情的,但是小Z觉得,明白理解并不代表我就要按你期望的那样做。
打电话通知朋友
对小Z来说,朋友是分类的。有些朋友是用来一起玩乐的,比如小A和小D。是只有想去网吧想去K歌想去改善伙食的时候就会想到的人,只可同乐,不可共苦;有些朋友是用来学习的,比如小C,一天24小时恨不得23小时用来学习,剩下1小时吃饭睡觉上厕所。这是交作业时必拜的菩萨、是考试前必抱的佛腿、是挂科后必烧的高香;有些朋友是用来当情绪垃圾桶的,比如小Q,大到考试挂科、告白被拒,小到告白被拒、考试挂科,都可以往这里倒;有些朋友是把他当情绪垃圾桶的,比如小R,什么吃饭硌着牙、喝水呛到喉、走路绊到脚,都跑过来跟他说,这是小Z生活的希望、活着的信心;还有一些朋友是土豪——小Z把他们当朋友,土豪总感觉交不到朋友。通知朋友只要通知好朋友就可以了,小Z没有好朋友。
准备请假条
<未完待续>